1個提升專注力的方法–STEM的教學模式
STEM助學生培養專注力

1個提升專注力的方法–STEM的教學模式

 

說起專注力,最讓家長們一臉困惑,孩子上課不聽講,寫作業坐不住,一篇20分鐘就能寫完的試卷,孩子能寫兩個小時。常常就是拿著筆發呆,你問她在想甚麼?她就說什麼也沒想,就是走神了。

然而他們在學習STEM、玩遊戲或看電視時,卻能專注很長時間。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講到過他在“兒童之家”觀到的一件小事:

一位三歲左右的小女孩,反反復複地把一系列圓柱體放入小孔,然後再把它們取出來,一次又一次,安安靜靜,聚精會神,完全不受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在旁邊走動的影響。“她重複這項練習42遍,然後才停下來,仿佛從夢中醒來並愉快地微笑著。”

可見,專注做事,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相當愉快的過程,而且三歲的孩子達到這種心無旁騖的專注狀態也毫無困難。

那麼為什麼慢慢長大之後,很多孩子卻失去了這種專注力呢?

 

專注力或注意力其實是對資訊進行篩選過濾的認知過程。而在一個人的學習成長過程中,注意對於結果而言至關重要。

關於“注意”,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隨意注意和不隨意注意

隨意注意: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具備主觀意願的能力。比如當你聽一首美妙的音樂時,你會認真地去聽旋律或者歌詞。

不隨意注意:是被突然出現的刺激引發的注意,是外在的,被迫接受的。比如你正在聽歌,突然外面響起一聲驚雷,你會立刻扭頭去看,這種注意就是反射性的。

2、被注意和不被注意

被注意:有意識的關注某件事情,就會做出較快的反應,並且提升正確性。

不被注意:抑制資訊的接受情況,對於所發生的事情感知度低,正確性隨著降低。

因此,一個人能夠將自己的注意最大限度的放在“隨時注意”和“被注意”上,大腦就能分配更多的資源給到學習,學習才更準確和有效率。

瞭解了“注意”的分類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孩子為什麼會注意力不集中呢?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我們很少見到有一個孩子是注意力完全集中的,而家長也常常會把孩子的這種情況歸納為“品行問題”,很少會和孩子的大腦發育聯繫在一起。

但注意力不集中,的確是和大腦皮層的前額葉發育不成熟有關。人類產生注意的最高部分是大腦皮層,而大腦皮層不僅對皮層下組織起到調節、控制作用,而且會主動地調節行動,對資訊進行選擇,而前額葉對控制注意有著重要的作用。

神經心理學研究發現,前額葉受損的人,注意調控能力下降,不是很難集中注意力,就是容易被外界其他的幹擾所影響。

 

而這也間接證明瞭那些大腦皮層前額葉發育不成熟的孩子們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孩子的大腦在初始的時候是雜亂無章,自由生長的,想要把大腦“捋順”,就需要經過有效的整合訓練才能做到。

這就像是一片需要除草施肥的草坪,進行有效的規劃種植,再加上精心管理,我們才會擁有乾淨整潔,賞心悅目的草坪。這和孩子的大腦需要進行有效梳理是一個意思。

 

STEM幫小朋友提升專注力

遊戲 是孩子的天性
遊戲 是孩子的天性

“大腦皮層前額葉”,這個詞聽起來很深奧,想要進行神經系統的訓練,其實也不難,只需要一些功能性遊戲就能做到。以此來訓練孩子的大腦皮層前額葉的監控能力,進而有效的啟動孩子大腦裡與注意力相關的區域,日積月累下來,就能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功能性遊戲自然不能少了STEMSTEM的趣味性、直觀性、操作性,和功能性,加上每個孩子都有愛動手的天性,專注玩STEM就成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

“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說:“勤於訓練專注力,是在所有競爭力中脫穎而出的不二法門。” 而讓愛動的孩子,在快樂與興趣中保持投入,又是鍛煉專注力的不二法門

在教室裡,我們常發現許多不專心的孩子,是因為他對正在進行的學習內容不感興趣或覺得不好玩,而失去了熱心和注意力。“興趣”對孩子來說是極重要的學習動機,沒有興趣的事,會讓孩子失去耐心和專心。

 

STEM不只讓孩子堆疊、造型,憑藉著多元的材質,能給孩子的指尖帶來不同的觸覺刺激,孩子可以感受到硬的、軟的,還有刺刺的感覺。

編程時還能連接電腦發出聲音。逼真、互動、充滿挑戰,也讓活潑頑皮的孩子們瞬間心無旁騖。

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有趣的體驗、最好的學習。

 

當然STEM課程特色,是能讓孩子從中體會空間、數量的概念,科學的原理和認識穩固的結構,例如小齒輪如何和大齒輪組合?要讓車子動起來需要多要個馬達?

其中涵蓋對動力、物理、計算的瞭解,「孩子完全可以從具體的操作中學習抽象的概念。」

 

有時,STEM也能給孩子不同的生活經驗,比方說平時不太能常常帶孩子看到捕蠅草,驗鈔機,但孩子可以學習STEM的過程中,可以充分運用想像力、結合豐富的色彩,自行創造一個,讓孩子有不同的體驗,邊玩邊學邊瞭解整個世界。

 

stem及專注力
stem及專注力

孩子需要在過程中逐步學習設計、思考、計畫步驟,進而解決問題,孩子過程中提升對事物的興趣,孩子亦能學習事物的規律。學習到做事的規則。

要使孩子能夠專心、持久地完成一件工作,老師的引導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由於孩子的年齡小、經驗不多,對很多事物的概念並不清楚,而孩子們的思想太天馬行空, 做事一般不依程序,

在STEM學習中或許很容易遇上挫折, 例如我們要求在第五第六格各安裝一個齒輪, 孩子卻太草率地在第四第七格安裝, 結果是整個作品往往因為這小小的失誤而失敗, 需要重頭檢查問題.

我們會透過示範、引導,使孩子知道整個操作過程,並且將有趣的焦點引導出來,讓孩子瞭解完成的可能性,

孩子將會有信心地投入工作,並慢慢地瞭解到專注學習,守規則的重要性.

 

此外,老師在過程中的參與對孩子的“專心”也有特殊的意義,一方面可指導和協助孩子,另一方面也可隨時鼓勵和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表現,使他更投入。

 

 

 

發佈留言